相關內容

  • 拍土地變遷 楊哲一用現場談理念放大照片

    拍土地變遷 楊哲一用現場談理念

(Your News記者蕭奕雯台北報導)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所學生楊哲一有當代地景攝影藝術家之稱,曾以系列環境變遷的攝影作品入圍100年青舵獎特殊貢獻獎,是唯一入圍的藝術家。

楊哲一透過攝影藝術喚起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他認為藝術也能貢獻、影響社會。

從小在宜蘭二結鄉下長大的楊哲一經常到田裡偷挖地瓜、抓蚯蚓,不愛讀書,只愛到處跑來跑去。大學也常翹課,跑遍全台灣。因為純樸的成長背景,讓他對環境充滿好奇心。現在於中央研究院全球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工作的他結合專長和興趣,這些經驗都成為楊哲一攝影的養分。

楊哲一的攝影作品呈現人為和自然的衝突點,拍攝土地因為人類而造成的變化。他表示,災區照片就是人為景物回歸自然的景象;礦坑系列作品則代表人造的風景。

楊哲一表示,拍攝時會維持一定的距離,「由現場自己說話」讓觀者能客觀的觀賞,進而反思這片土地對人們的意義。

作品《夢想家》以宜蘭民宿風景為主軸,一片青綠色草地後方是興建中的民宿,伴隨夕陽斜下的微光,幾朵小雲悠悠飄在橙色天空,畫面充滿暖色調的溫馨。這些在宜蘭興建的民宿,象徵有錢人家迎接退休、養老的幸福生活。但仔細一看,水泥建築從翠綠色草原長出,彷彿一隻文明生物探出頭張望,準備破壞欣欣向榮的稻田,自然和人為的衝突畫面讓原本夢幻的畫面充滿諷刺。

有人說楊哲一的作品是「批判性新寫實攝影」,但他卻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寫實攝影,反而像山水畫。他表示,他的作品並不是記錄現場,而是借用現場表達理念。

為了在礦坑拍出一張好照片,楊哲一曾在礦坑工作,耗上好幾天了解當地環境,甚至為了和礦工培養感情,他說前3天都在和礦工喝酒,也因此楊哲一的作品背後經常能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故事。

楊哲一說,攝影有種魔力,可以讓他放棄一切去做。楊哲一準備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和博士學位,到國外邊流浪、邊攝影,儘管這個決定在他人眼中是多麼不理智,他仍笑瞇瞇、堅定的說,「我選擇的是人生,而不是工作。」(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熱門關鍵字: 線上免費A片 A片下載 免費線上A片 lv2011官方網, gucci2011專賣店旗艦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ks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